22

2022

-

01

福鼎市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不使用化学农药)技术方案

时间:


我市茶树害虫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等,尤以茶小绿叶蝉发生普遍为害最重。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为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 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生态清新、福鼎白茶”建设和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二、 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建立稳定茶园生态系统出发,采取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中有益生物与有害生物种群平衡,将茶叶病虫为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一)生境调控

1.种植花草树木。在山顶和上风口种植防护林(天竺桂等);在茶园及茶园周边、人行道旁种植桂花、樱花等树木和黄菊、艾草、香蜂草、普烈薄荷、万寿菊、香茅等花草;茶园内空缺地或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合欢等),遮光率控制在20%~30%。将林、药、果、花等有机融入茶园,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全面打造复合型茶园生态环境。

 

2.留草种草或割草。茶园梯壁采用割草机割除杂草,对光秃裸露的茶园梯壁应种草(如百喜草、爬地兰等),避免水土流失;茶园内及附近及时清除恶性杂草,保留一定数量低矮杂草,提供天敌栖息场所,营造有利于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动物的生存环境,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

 

3.套种绿肥植物。茶园裸露面较大行间种植绿肥,如豌豆、苕子、紫云英、蔓花生、冬季油菜等。

 

4.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每亩修建2个蓄水池,每个2~8m3,确保茶园灌溉,改善茶园生态条件;有条件的茶园建立喷灌系统,适时喷灌杀灭茶小绿叶蝉等害虫。

//(二)农业防治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应科学搭配,以满足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培植“茂大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害能力。

 

2.采摘。茶小绿叶蝉、茶蚜、茶橙瘿螨等嫩梢害虫,实行分批、多次、及时嫩采;芽梢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茶园,进行重采、强采。

 

3.修剪。根据病虫害发生、分布在茶树的上、中、下层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针对性修剪,改善茶园通透性。并对修剪的病残枝及时清理出茶园,减少茶园病、虫源基数。

 

4.降低茶园种植密度。针对我市密植免耕茶园,实行“去一留二”或“去一留一”,降低茶园种植密度,增加通风透光。

 

5.翻耕。及时翻耕,有利于土壤通风透气,破坏茶园害虫在地下越冬或表土繁衍场所。春季浅耕消灭表土虫蛹,夏季中耕、秋季中深耕等杀灭虫蛹,减少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土栖害虫的虫口数。

 

6.清园及冬季封园。通过翻耕、清蔸亮脚、清除茶园病残枝等综合处理措施清洁茶园,减少病虫源基数。茶树进入停采休眠期后,根据土壤状况选用石硫合剂进行冬季封园。

//(三)行为调控

1.灯光诱杀。实时选择利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如茶尺蠖蛾类、毒蛾类、卷蛾类、天牛、金龟子等。

 

2.色板诱杀。利用粘虫板(黄板、绿板、红黄相间天敌友好型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黄蓟马等成虫;利用色板和信息素协同诱杀害虫,如茶小绿叶蝉。

 

3.性信息素诱捕。利用茶尺蠖、茶毛虫、茶卷叶蛾等性信息素+捕虫器诱杀成虫。

//(四)生物防治

1.人工释放天敌。人工释放捕食螨(如胡瓜钝绥螨)、异色瓢虫、东亚小花蝽、烟盲蝽等害虫天敌,防治螨类、蚜虫、粉虱等害虫。养鸡治虫,当鳞翅目幼虫盛发期,放鸡于茶园,捕食害虫。

 

2.推广使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杀虫剂。优先选用微生物源农药,如病毒制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短稳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选择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茶皂素、蛇床子素、苦皮藤素、印楝素、藜芦碱、苦参碱等。

 

3.“以螨携菌”防治害虫。利用捕食螨等天敌携带菌体,多靶标控制多种害虫害螨。

//(五)其它方法

1.人工捕杀。人工摘除茶毛虫、茶蓑蛾虫苞;铺膜振落法捕杀茶丽纹象甲成虫。

 

2. 吸虫器捕杀。在茶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利用吸虫设备吸捕害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可结合喷雾技术,提高吸捕效率。


三、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1.茶小绿叶蝉。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留养杂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成虫发生始盛期,使用粘虫板+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挂粘虫板(20㎝×25㎝)25~30片诱杀,建议年使用2~3次,并及时收取。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用以下药剂喷施: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等。

 

2.茶尺蠖。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减少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灰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等天敌。在灰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第1、2代或5、6代的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以下生物药剂喷施:茶核·苏云金、苦参碱、短稳杆菌等。

 

3.茶毛虫。利用茶毛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安装诱虫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3套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使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以下生物药剂喷施:苦参碱、短稳杆菌等。

 

4.茶橙瘿螨。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若螨。在茶橙瘿螨发生高峰前期,可选用生物药剂如:藜芦碱、矿物油等予以防治。秋末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

 

5.黑刺粉虱、白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发生始盛期,使用粘虫板诱杀成虫,每亩挂粘虫板(20㎝×25㎝)25~30片诱杀,并及时收取。秋季在越冬虫口偏高田块结合土壤状况可选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封园。

 

6.茶炭疽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强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适时采摘并及时剪除病枝;对于重发茶园,可进行重修剪或台刈。


四、具体要求

1.落实属地责任。各乡镇(街道、龙安管委会)要切实承担起推进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主体责任,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落实到村、落实到经营主体、落实到农户;要注重创新宣传形式,要通过广播、张贴悬挂标语,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巡查等方式,提高广大茶农、茶业从业人员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和生态茶园管理水平;指导村级组织制定村规民约,改变过去一些群众“见虫就打”,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茶叶质量的错误倾向;将不使用化学农药纳入村级自治范畴,做到在茶园上不使用化学农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基层技术人员、茶企管理人员、村主干、科技示范户及广大茶农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将《福建茶叶绿色发展技术规程》《福鼎市茶树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等内容列入培训内容,着力提升生产经营主体、基层人员和广大茶农绿色防控理念和绿色生产技术水平。

 

3.加大病虫预测预报。福鼎市植保植检站、茶叶技术推广站要加强茶树病虫监测和动态分析,各测报点和基层技术人员要常态化开展监测工作,深入不同类型的茶园做好田间调查,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各乡镇(街道、龙安)要及时把《病虫情报》张贴到各农药经营网点、村和茶农聚集地,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发布,提高《病虫情报》准确性、时效性和覆盖面,发挥《病虫情报》的指导作用。

 

4.严格源头监管。市直相关部门要持续开展茶叶农残专项整治行动,实行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两检合一”、“检打联动”,对在茶园上违法使用化学农药的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

 

 

福鼎市茶叶绿色防控指导组

2020年7月27日

 

图片名称

网站主办:福建省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版权所有: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备案序号:闽ICP备08009903号-3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