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2
-
01
2021年福鼎市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
2022-01-20 17:02:37.801
一、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一)粘虫板诱杀害虫技术,持续诱杀茶园害虫。粘虫板能有效诱杀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等害虫,在成虫发生始盛期,使用粘虫板+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挂粘虫板(20×25㎝)25~30片诱杀,粘虫板底部离茶逢高5-10厘米,建议年使用2~3次,并及时收取(悬挂时间:基地茶园3至4周,群众自有茶园可延至4-5周)。第一次在4月中下旬,春茶采摘基本结束后,悬挂天敌友好型粘虫色板,诱杀茶黑刺粉虱第1代成虫、茶小绿叶蝉第1、2代成虫,压低虫口基数,第二次在6月中上旬,第三次在8月底再次悬挂天敌友好型粘虫色板。
(二)太阳能诱虫灯诱杀害虫技术,诱杀鳞翅目害虫。利用诱虫灯诱杀茶尺蠖、蛾类、毒蛾类、卷蛾类以及天牛、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4月上中旬开灯,15-20亩/盏,灯管下端位于茶棚上方40-60厘米。
(三)司雷植保声控技术,控制茶小绿叶蝉。我市引进福建司雷植保技术——全国第一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安装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抑制小绿叶蝉的取食和交配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茶树害虫。这项技术是利用我国军工技术与现代农业跨域融合在绿色防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司雷公司在福建大沁白茶磻溪基地、福建泰美茶业佳阳基地、福建裕荣香茶业白琳坑里洋基地建立示范片。
(四)农业防治技术,满足茶树生长需求。
1、倡导伏季休茶。伏季休茶是采取“采春秋茶、留养夏茶”的一项技术措施,在春茶结束后5—7月或8月,实行“夏茶休茶留养+树冠面轻修剪”。大力倡导伏季休茶,因地制宜地采用伏季休茶留养技术,可以减少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危害基数,有利于培育粗壮新梢,提高来年春茶品质和产量,有利于节约劳动力资源,有效缓解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紧缺状况。
2、及时采摘减少虫害。目前我市茶园基本实行全年采摘和只采春茶留养夏秋茶两种模式。第一种全年采摘茶园如点头、白琳、磻溪等乡镇,全年茶青产量较高,但次年春茶芽头密度大较瘦小。茶园病虫害防治可实行适时分批次及时嫩采,减少茶小绿叶蝉、茶蚜虫、茶橙瘿螨等危害嫩梢,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进行重采、强采;第二种只采春茶留养夏秋茶的茶园,如叠石、贯岭等乡镇,春芽较粗壮,但密度较不整齐,茶园病虫害可减少防治次数或基本不防治。
3、合理中耕施肥。春季浅耕消灭表土虫蛹,夏秋季中耕等耕杀虫蛹,减少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虫口基数,冬季及时翻耕茶园,破坏害虫在地下越冬或表土繁衍场所,增加土壤通风透气。施肥要氮、磷、钾肥科学搭配,满足茶树生长需求,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培植“茂大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害能力。
4、冬季及时清园。历年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通过清蔸亮脚、清除茶园病残枝等综合处理措施清洁茶园,减少病虫源基数;对密植免耕茶园,实行“去一留二”或“去一留一”,降低茶园密度,增加通风透光。
(五)生态调控技术,建立茶园生态系统。
1、合理种植遮阴树草。建立茶—林、药、果、花等复合型茶园生态环境,在山顶种植防护林(天竺桂等),在茶园及茶园周边种植桂花、水蜜桃、樱花等树木,黄菊、艾草香蜂草、普烈薄荷、万寿菊、香茅等花草,茶园内空地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合欢等),遮光率控制在20~30%;茶园裸露面较大行间可套种绿肥,如豌豆、苕子、紫云英、蔓花生等。
2、及时清除茶园杂草。茶园梯壁可采用割草机割除杂草,对光秃裸露的茶园梯壁应种草(如百喜草、爬地兰等),避免水土流失;茶园内及时清除恶性杂草,保留一定数量低矮杂草,提供天敌栖息场所,营造有利于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
根据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茶园绿色防控社会化服务指导性意见的通知》鼎茶办([2021]4号)要求,2021年全市实施统防统治服务面积8万亩。
(一)防治对象:主要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茶橙瘿螨、茶毛虫等,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
(二)防治药剂:推广适合在茶园中使用的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杀虫剂,优先选用微生物源农药,如病毒制剂、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植物源农药,如茶皂素、印楝素、藜芦碱、苦参碱等。
(三)防治时期:当茶园内害虫虫口数量达到防治指标(茶尺蠖幼虫7头/平方米以上,茶小绿叶蝉夏茶虫数5头/百叶以上、秋茶虫数12头/百叶以上,黑刺粉虱2头/叶以上),于低龄幼虫盛发期在清晨或傍晚后用药防治,阴天一天都可用药。
4月下旬:春茶采摘基本结束后到夏茶采摘有一段空档期,也是茶园主要害虫防治最佳时期。适时喷施短稳杆菌、茶皂素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黑刺粉虱等。
5~6月:检查茶园虫口密度,若叶蝉达防治指标(夏茶,5头/百叶)茶园,可提早、连续喷施1-2次(间隔5~7天喷施)注意药剂轮换和安全间隔期。
7~8月:检查茶园虫口密度,若叶蝉达防治指标(秋茶,12头/百叶)茶园,可提早、连续喷施1-2次(间隔5~7天喷施);如有茶尺蠖幼虫发生,在3龄前喷施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应急防治。8月底为茶尺蠖爆发高峰期,若局部严重发生,需在7~10天内连续进行1-2次防治。
9~11月:检查茶园虫口密度,若叶蝉达防治指标(秋茶,12头/百叶)茶园,可提早连续喷施1-2次(间隔5~7天喷施)。适时分批勤采、嫩采,降低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虫口数量。
12月:冬季清园封园,茶园冬季修剪结束后,喷施一次石硫合剂,降低螨、粉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病原菌越冬基数。
(四)防治要求:
1、制定统防统治技术方案。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要根据当地茶叶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统防统治技术方案,包括防治对象、防治时间、使用农药及安全间隔期等,并报备福鼎市茶叶绿色防控指导组审核。
2、签订防治服务协议。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要与当地服务对象签订防治协议,明确双方职责,确定防治效果。对确定防治地块,应提前3—5天告知服务对象防治时间,以便茶农及时做好防治前鲜叶采摘。机手要灵活熟练规范操作,掌握科学用药,均匀喷雾,对漏喷、喷不到的茶园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补喷,确保防治效果。
3、建立防治服务档案。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要如实记录时间、地点、内容以及使用农药的名称、用量、生产企业、用药留样备查,服务主体服务上报档案应当保存2年以上。同时做好茶区的农药安全使用以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理。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我市在店下、太姥山、硖门、点头、佳阳、叠石、管阳等乡镇建立了11个茶叶病虫测报点,开展茶叶病虫害田间观测,对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等开展病虫害调查,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市茶业发展中心茶叶技术指导站加强茶树病虫监测和动态分析,根据各地测报员的调查数据,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2、合理安排防治时间。各乡镇(街道、龙安)要及时把《病虫情报》张贴到各农药经营网点、村和茶农聚集地,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及时发送到病虫害防治组织及茶叶基地防治人员,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要根据《病虫情报》组织技术力量对所防治区域做好茶叶虫情调查,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防治时间,各乡镇要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实地指导。
相关内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