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ding White Tea Industry

福鼎白茶产业


20

2022

-

01

佛山专业茶叶市场行情低迷 消费型普洱茶攀升

时间:


       挑战与激荡、变革与转型、丰盈与匮乏、希望与奋进……中国茶行业一言难尽的2014就要收起她最后一瞥眼眸。在这里,我们用纸媒的平面空间为您浓缩过去的365个昼夜,发生在茶叶中国的那些值得记住的人物、事件、声音。请看——
 
    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大国外交中, “茶”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经济载体。 
 
    2014年4月1日,比利时布鲁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借茶和酒来阐释中西方关系: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位品人生。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6月5日,北京中阿合作论坛,习近平提出了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而茶,是千百年来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之一。
 
    7月16日,巴西国会,习近平在演讲中特别谈到: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了真挚情谊。
 
    茶周刊点评:
 
    “茶酒论”彰显了文化自信,“一带一路”铺设了起飞跑道。中国茶既要借势,又要造势。因为我们就是“中国势力”的一部分。
 
    经济换挡调速,中国茶叶开始适应“新常态”。
 
    新一届政府强调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持续深入,构成了政策环境的重要约束性力量。政商高端茶市场的凋亡不可逆转。与之相呼应,基数最大的大众茶市场成为茶企未来决胜的主战场,走大众化路线的茶品茶企成功逆袭。理性回归,茶业之幸!
 
    短短两年时间,中国茶业在政策和市场推动下,转型发展已经初现端倪。回归大众市场、回归理性价格正在构筑自己的“新常态”。
 
    茶周刊点评:
 
    一个“态”字,提醒茶企内外兼修、缺一不可——把握经济新常态,主动调整心态、摆正态度。
 
    “万里茶路”激活,成为融通古今、联通中西的发展契机。
 
    2014年11月,第三届“万里茶路”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场峰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将“万里茶路”与新世纪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联通两国的“世纪动脉”。历史上,贯穿中蒙俄、繁荣了两个世纪的“万里茶路”如今被激活,茶成为连接“万里茶路”沿线数十座城市的灵魂,“万里茶路”也成为中国茶业一个重要的复兴、发展契机。
 
    茶周刊点评:
 
    当年邓小平在中国南海划了一个圈,开启了30年改革开放的宏伟诗篇;今天习近平在欧亚大陆画了一张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繁荣的蓝图。此时怎么能没有中国茶叶的身影!
 
    “有机茶”越来越混得脸熟。
 
    政策层面,2014年4月,国家重新修订的、被称为“史上最严版本”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实施,有机认证和管理更为严格。生产领域,“有机茶”从概念到产品受到越来越多茶企的重视,一批先行者在茶园认证和管理上大步向前。市场层面,“有机”概念认知度提高,反映了消费者对品质与生态的关注。这三股力量在悄然改变以往的种植模式,在不断扩大着有机茶之乡、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茶周刊点评:
 
    我国食品安全分“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个等级,“有机”代表了最高等级。我们离最高等级的实现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无疑,今年的茶叶安全较上一年确实进步了。
 
 
    中国茶业的青春力量正日益显现,不可阻挡。
 
    有人说,不着急让年轻人喝茶,等年龄到了,他们自然就会坐到茶桌前。
 
    对这样一个等于没说的消极无为观点,中国茶业的年轻群体用他们集体崛起的身影告诉世人:时不我待,我们来了。
 
    不论是电商领域的风生水起,还是新潮时尚茶馆的破土而出,抑或是自媒体的发声、新茶器的推出,以及互联网思维、新媒体营销的试水,年轻群体以青春的力量、时代的风格、崭新的形象“代言”自己,勾画出青春的茶叶、茶园、茶桌、茶理想。他们的自觉自主在告诉父辈茶人——年轻人做年轻事,这才是时代。
 
    茶周刊点评:
 
    青春之“青”脱不开青涩,但青春之“青”孕育春天。
 
 
    《茶叶江山》书写了茶人的文化自觉。
 
    由茶叶复兴创始人周重林联合弘益茶文化品牌创始人李乐骏合著出版的《茶叶江山》,为2014年中国茶业吹入一股强劲的文化新风。
 
    《茶叶江山》是行走中国茶叶版图的“接地气”之作,对茶历史的关注落在平凡的茶人,为茶文化的体认提供了鲜活的当代细节,又把众筹出版闹成了一次民间自发的文化传播,很青春地体现了“书写的力量”。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图片名称

网站主办:福建省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版权所有: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备案序号:闽ICP备08009903号-3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福州